[XF 專題] 5 款 $300 塔散攻略 安裝難度‧風扇‧散熱效能全面測試

- 辛尼 - 2021-07-01

序言

香港的天氣越來越熱,大家在機箱內的硬件溫度亦會隨之而上升,當中最受溫度影響就必然是處理器。當然對於預算較充足的用家,可以升級至 AIO 水冷甚至是自組水,但對於大部份用家來說,其實升級一款較優質的塔散,就已經比起原裝散熱器有更好的散熱效果。市面上眾多塔散方面,較多用家會選擇 HKD$300 左右的型號,XF 編輯部今次就在市面上購買 5 款約 HKD$300 的塔散,從外形、風扇、安裝以至實際散熱效果作測試。

 

5 款受測試塔散介紹

今次測試是直接從腦場零售店購買 5 款大約 HKD$300 的塔散,分別是 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120 Rev. B、CoolerMaster Hyper 212 RGB、Enermax ETS-F40-BK-ARGB、Gelid Solutions Tranquille Rev. 4 與及 Be Quiet!Pure Rock 2 Black。為了避免重複提到散熱器整個型號,因此以下文章就會以散熱器的品牌作為取代。

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120 Rev. B

首先介紹的 Thermalright 它最大特色是今次測試之中,唯一一款採用 5 條導熱管設計,相信不少用家都會認為導熱管數量會與散熱效能成正比。除了 5 條導熱管之外,與處理器接觸部份更用上鍍鎳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是能增加與處理器接觸面積,但缺點就是如果導熱管與導熱板之間有空隙的話就會影響最終散熱效果。至於散熱器本身的散熱鰭數量為 55 層,而且散熱鰭之間的密度亦較高。

今次測試之中唯一一款採用 5 條導熱管並有鍍鎳設計

鰭片數量為 55 層

隨散熱器的風扇為 TL-C12 Pro,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它的最大轉速為 1850RPM、最大風流量為 82CFM、最大風壓為 2.1mm H2O,並且採用金屬扣固定在散熱器之上。至於散熱器的安裝方法都算簡單,只需要預先把合適的底座安裝在主機板上,再利用兩邊加壓的方式作固定, ,由於採用左右對稱設計,在安裝時就毋需顧及方向問題。

採用的風扇輚速最高可達 1850RPM

只需把底座安裝好後,再利用左右兩側加壓固定

安裝風扇後都不會阻礙第一條記憶體的安裝

 

CoolerMaster Hyper 212 RGB

CoolerMaster 這款塔散就採用 4 條導熱管設計,並且使用較常見的 Direct Contact 方式與處理器直接接觸,採用這個方式的優點自然是處理器的熱力能夠直接經導熱管傳導至散熱器之上。散熱鰭數量方面同樣是 55 層,每層相隔約 2mm,規格上就與 Thermalright 十分接近。

與處理器接的表面相當平滑

鰭片數量同樣是 55 層,並採用對稱設計

風扇方面就配搭了 SickleFlow 120,按照官方的規格標準,它的最大轉速為 1800RPM、最大風流量為 62CFM 而風壓則是 2.5mm H2O,風扇安裝上它就比較方便,只要直接扣在散熱器上即可,可減少長時間使後金屬扣會出現氧化的問題。至於散熱器的安裝方法為同樣先安裝合適的底座,再以 4 顆螺絲作固定,採用這種較傳統的安裝方式,感覺上會較為穩固。

配搭的風扇轉速為 1800RPM,擁有今次測試之中最高風壓達 2.5mm H2O

安裝上它就以四邊固定方式,感覺上會較為穩固

風扇安裝為直接套上散熱器,有別於一般使用金屬扣具

由於風扇會佔用到第一條記憶體空間,用家就要留意記憶體散熱片的高度

 

Enermax ETS-F40-BK-ARGB

Enermax 這款塔散就是今次測試之中唯一一款在散熱器上加入 ARGB 元素的產品,始終現時越來越多用家都喜歡 ARGB 的視覺享受。除了 ARGB 之外,它亦是今次體積之中最大的一款,主要原因是它無論在鰭片以至風扇上均採用 140mm 規格,因此以單片鰭片的散熱面積去計算亦是最大,但鰭片就只有 44 層。導熱方式它同樣是利用 Direct Contact 設計,透過 4 條導熱管把處理器的熱力帶走。

這款塔散最特別就是散熱主體上都有加入 ARGB 燈效

採用 4 條導熱管把處理器的熱力帶走

由於散熱器主體有 ARGB 燈效,因此安裝時就要留意當中的連接線

這款塔散實際上是 140mm 規格

它所配搭的風扇為 AFS40ARGB-14,從型號上就得知它是 140mm,由於風扇較大的關係,因此最高轉速就可以相對較低只有 1200RPM,理論上會較為寧靜,最大風流量就可以達到 74CFM,而風壓則是 2.17mm H2O。雖然它是配搭 140mm 風扇,但就留意到實際開孔位置為 120mm,對於日後想更換風扇的用家就要留意。散熱器安裝方法為左右兩側加壓,但由於它採用不對稱的設計,因此只得一個安裝方向會較為合適,亦不會阻礙到第一條記憶體插槽的空間。

由於採用 140mm 風扇的關係,因此最高轉速亦相對較低只有 1200RPM

風扇與散熱器上的 ARGB 燈效可作同步

這款塔散同樣是透過左右兩側加壓以固定

同樣不會影響到第一條記憶體的安裝

 

Gelid Solutions Tranquille Rev. 4

至於 Gelid 這款散熱器就是今次之中最便宜的一款,只需 HKD$230 就有交易,亦是早期塔散熱器之中較受用家歡迎的一款。同樣,它都是採用 4 條導熱管並以 Direct Contact 方式接觸處理器,但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導熱管之間就有較明顯的坑,相對上與處理器的接觸面積就較少。同時,它的散熱器鰭片數量亦是最少,只有 39 層,鰭片與鰭片之間的空間亦較大達 2.5mm,因此可以留意到它的每塊鰭片較大以作彌補。

4 條導熱管之間有明顯的空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處理器的導熱效果

鰭片數量只有 39 層為今次測試之中最少的一款

配搭的風扇為 Silent 12 PMW,官方規格表示它的最大轉速為 1500RPM,由於轉速較低因此風流量為 58CFM,而風壓方面則是 1.6mm H2O。安裝方面 Gelid 這款塔散同樣是採用四面加壓的方式,從四個角施壓把散熱器固定,並且採用對稱設計,安裝時毋需特別注意方向。不過這款散熱器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在安裝後風扇會略為佔用到第一條記憶體的上方空間,情況與 CoolerMaster 相似,對於記憶體有配備較大散熱片就要注意。

採用的 120mm 風扇規格中規中矩,但售價來說則是最便宜

同樣以四邊固定的方式安裝

擁有對稱設計的共通問題,就是會佔用第一條記憶體的空間

 

Be Quiet!Pure Rock 2 Black

最後一款為 Be Quiet!塔散,設計上就同樣是 4 條導熱管以 Direct Contact 方式帶走處理器的熱力。散熱鰭數量方面同樣是 55 層,但由於每片鰭片的面積較大的關係,因此它亦是今次測試之中,擁有最大鰭片散熱面積的型號。

4 條全銅導熱管並且表面都算平滑

散熱器主體擁有 55 層鰭片,鰭片之間相隔 2mm

風扇方面它配搭 Pure Wings 2 120mm PWM,最高轉速為 1500RPM,相對風流量為 51.4CFM,至於風壓則是今次最低只有 1.25mm H2O。風扇的安裝方法為利用金屬扣固定在散熱器之上,並且已附送多一組扣具,方便用戶日後升級或以作更換之用。散熱器的安裝方式採用左右兩側加壓設計,同樣地由於它採用不對稱之設計,因此就不會佔用到第一條記憶體插槽的空間。

風扇雖然同樣是 1500RPM,但風壓就是眾多之中最低只有 1.25mm H2O

安裝散熱器前需要先把底座安裝在主機板之上

再以金屬片透過兩側加壓方式固定

安裝後與第一條記憶體之間仍保留少量的空間

 

測試環境設定

今次主要是測試各款塔散的散熱能力,為了充份測試它們的效能,因此處理器方面將會配搭 Intel Core i7-11700,測試部份亦會分成 3 個部份。首先會在開放環境(裸跑)下分別利用 AIDA64 CPU Stress 進行初步煲機測試,再使用 AIDA64 FPU Stress 以進一步增加處理器的負戴以測試極限溫度,當然少不免會以遊戲作實測,今次就使用 Cyberpunk 2077 作為測試。為了測試各款塔散的最佳效能,因此測試時會把風扇設定為全速。

AIDA64 CPU Stress

基本的 AIDA64 CPU Stress 測試上,各款塔散的結果都相差不算明顯,測試時處理器功耗為 100W 左右。其中以 Thermalright 的溫度最低只有 57 度,但就算是結果較差的 CoolerMaster 亦只是 60 度左右,而最重要就是在測試過程中,處理器都未出現降頻的問題。

 

AIDA64 FPU Stress

AIDA64 FPU Stress 測試能夠真正測試到塔散的散熱效能,處理器的功耗提升至 185W。Thermalright 同樣是測試之中錄得最低溫度的一款,只有 86 度之餘,Core i7-11700 的時脈亦是最高達 4060MHz.至於表現較差就是 Gelid Solutions,除了處理器達到 94 度之外,時脈方面亦只能維持在 3990MHz 左右,至於測試其餘三款塔散時,處理器時脈同樣是 3990MHz,但溫度上則較 Gelid Solutions 低 2~5 度左右。

 

Cyberpunk 2077

遊戲測試上,會把解像度設定為 2K,並把畫質設定 成 Ultra 級別,為了盡可能搾壓處理器的效能,因此同時會開啟 DLSS 及 Ray Tracing 效果至最高。測試結果上看到,遊戲過程中處理器時脈都可以保持在 4400MHz,當中依然以 Thermalright 的散熱效果最好,處理器溫度只有 59 度,至於表現最差則是 Be Quiet!。至於其餘三款的散熱效果相若,溫度都是 62~63 度之間。

 

機箱測試

對於大部份的用家或遊戲玩家,他們當然會使用機箱,因此第二部份就會把各款塔散安裝在機箱內並再次以 Cyberpunk 2077 進行溫度測試,以模擬出一般用家的實際環境。經過測試處理器的溫度有所上升實屬正常,始終機箱內會同時囤積處理器與及顯示卡以至其他硬件運作時的溫度。至於測試結果方面的排名就沒有改變,同樣是以 Thermalright 最為出色,處理器溫度由 59 度上升至 68 度,而結果最差同樣是 Be Quite!錄得 70 度。

 

相同風扇測試

至於最後一部份,就會為各款塔散換上同一把 120mm 風扇再進行測試,這個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相同風扇規格的情況下,以便找出具有最佳導熱能力的塔散。為了公平起見,因此這部份測試所採用的風扇為 Arctic Cooling P12 PWM,這款風扇的最高轉速為 1800RPM、風流量為 56.3CFM,而風壓則是 2.2mm H2O。

在換上同一把風扇後,整體結果就出現了明顯變化,Thermalright 同樣是擁有最佳的散熱效能,但 Be Quiet!就由原本較後位置上升至與 Thermalright 相同的效果,主原因就是 Be Quiet!的原裝風扇在規格上是眾多之中最弱,一旦換上規格較好的風扇後,就即時提升整體的散熱效能。至於落後的 CoolerMaster 則由於原裝風扇的規格與更換的風扇相差不遠,因此整體結果亦沒有太明顯的改善。

當執行 AIDA64 FPU Stress 由於會進一步增加處理器的負戴,Be Quiet!就同樣因為風扇規格的提升,而令到它的散熱效能得到大幅的改善,至於 Thermalright 其實只是略比 Be Quiet!高 0.5 度。至於 Enermax 與 CoolerMaster 的溫度出現不跌反升的主要原因,估計前者是由於原裝是配備 140mm 風扇,當改用 120mm 風扇後就會未能全面覆蓋整個散熱器的情況。至於 CoolerMaster 則由於換上的風扇規格略低於原裝風扇,因此影響到散熱效果。

 

安裝容易程度比較

除了散熱效能之外,對於部份用家來說,在更換這類塔散時或者都會遇上不同的問題,而這個部份就會簡單排列一下,各款塔散在安裝時的簡易程度。

今次測試的 Enermax 就有明顯傾斜問題

從處理器上的散熱膏分佈痕跡上亦看到受壓不平均的問題

接觸面不平均會大大影響散熱效果

安裝上的偏差可以影響散熱效果達 5 度

 

詳細比較影片

$300 CPU 塔式散熱大比較 (第一集)

$300 CPU 塔式散熱大比較 (第二集)

$300 CPU 塔式散熱大比較 (最終集)

總結

今次的測試主要是以較受用家歡迎的 HKD$300 左右的塔散為主,雖然整體結果上 5 款塔散在結果上都未必有太大的差距,亦可以有效「壓住」Intel Core i7-11700 的溫度。但若果以今次測試的 5 款塔散為例,就會推薦大家使用 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120 Rev. B,加上它在安裝上亦會是較容易。但如果用家打算會為塔散更換風扇的話,則 Be Quiet!Pure Rock 2 Black 會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 Enermax ETS-F40-BK-ARGB 若非是小編「好運」的話,則不太建議用家選擇,以免因安裝上的不當而影響處理器的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