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 11 時在立法會會議廳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李家超在第二份施政報告,使用綠色作為主色調,顏色代表「希望、生命力及和諧」,象徵香港「由治及興」。
1)【 網絡攻擊 】應對全球網絡攻擊風險
施政報告指,面對全球網絡攻擊風險不斷增加,香港政府會着力提升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網絡安全的保護,2024 年內向立法會提交立法草案。
2)【 數碼化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施政報告指會全力推動政府服務數碼化,善用人工智能及開放更多政府數據,推動數字經濟。財政司司長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正研究數字基建、數據跨境流動、企業數碼轉型及人力資源配套,明年初提出建議。
政府會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將現時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合併,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專責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整合政府內部資訊科技資源,推動開放數據,協調各部門推出更多數字服務。
今年內發布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以數據驅動發展。明年起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包括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出及驗證多種電子牌照和證書;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保安;在新建政府停車場和短期租約停車場提供自動泊車系統;所有政府收費服務於一年內全面落實電子支付選項;開發智慧搜救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在 1823 查詢服務中擴展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服務等。
特區政府會與廣東省政府積極協作「數字灣區」,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讓香港居民以「智方便」登入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以及讓兩地居民利用在當地的自助服務機,無須親身到當地辦理政務服務。
3)【 天文科技 】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情況越趨頻繁。施政報告指會在預警、準備、應急和復原四個方面,持續強化整體應對的能力,把破壞和影響減至最低,尤以保障市民安全為首任。
9月應對超強颱風及世紀暴雨期間,政府在準備和應急方面做到預期要求,但在預警環節由於科技限制,仍須不斷求進,包括加強發放預告信息,以及增加信息透明度、內容和頻密度。政府強化了統籌力量,部門在團隊理念下,齊心協力工作,這亦使在復原方面,包括政府的動員能力、善後速度等工作都有相對進步,但亦有需要強化的地方,包括在惡劣天氣下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的宣傳教育、機場在颱風及公共交通受影響下處理大量抵港旅客的方法等。
4)【 創新研發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去年12月政府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2023年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施政報告指會進一步落實藍圖,包括:
- 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 —— 設於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內,由「工業專員」領導,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
- 促進微電子研發 —— 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利用大灣區內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新建成的「微電子中心」明年啟用,提供先進的專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套;
- 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 —— 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 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 —— 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明年第一季公布。施政報告指政府會把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讓大學加強支援技術轉移和擴大市場拓展服務;也會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提供孵化及進一步發展指導服務;
- 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 為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施政報告指政府會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包括為新設生產設施相關費用,以(政府)1:(公司)2的配對形式,提供最多2億元的配對資助;亦會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 推動數據跨境流動 —— 今年6月內地與特區簽訂合作備忘錄,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安全流動。施政報告指政府正與廣東省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及
- 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 —— 現時科學園InnoHK兩個有關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研發平台,成功匯聚全球各地頂尖科研人員。施政報告指政府會於明年籌備設立第三個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5)【 網路科技 】促進5G發展
香港的商用 5G 服務網絡已覆蓋超過九成人口,核心商業區覆蓋率更達99%。施政報告指政府會繼續加強 5G 網絡的覆蓋,包括透過資助加快擴展鄉郊及偏遠地區的流動網絡基建設施,以及向流動網絡營辦商拍賣更多頻譜,提升網絡傳輸速度。
6)【 金融科技 】支援中小企應對挑戰
政府會推動中小企持續發展,支援中小企應對挑戰,包括:
- 拓展電子商貿(電商)業務 —— 全球電商業務發展迅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會成立跨部門「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推行政策協助香港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包括在電商平台舉辦「香港購物節」,提升香港品牌的知名度和拓展內銷市場;在「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讓企業可於基金700萬元的累計資助上限中,運用100萬元推行電商項目,以及加快推進「跨境一鎖計劃」和「貿易單一窗口」等,提升清關和電商發貨效率;
- 加強出口信用保險 —— 將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法定最高負責額從550億元提升至800億元,增加其承保能力。信保局亦會為保戶加強就東盟十國買家的免費信用調查服務,增加出口商承接海外訂單的信心;
- 照顧中小企融資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還息不還本」安排申請期已於今年9月完結,部分中小企主動選擇恢復正常還款,其他貸款的「還息不還本」安排將陸續在明年底前完結。考慮不同企業的現金流情況,政府將提供更多彈性還款選項,企業可選擇在指明期內,每月只償還原定應償還本金的一成、兩成或五成,給予企業更多時間逐步過渡至正常還款;
- 利用數據為中小企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業數據通」,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與銀行提供涵蓋不同商業數據的互換平台作信貸審批。「商業數據通」於今年底連接政府構建的「授權數據交換閘」,協助金融機構獲得更多有用的數據資料,加快信貸審批;及
- 支援中小企數碼轉型 —— 數碼港今年底前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資助零售及餐飲業中小企應用電子支付及其他數碼配套方案。
7)【 科創基地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政府於短期內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度對接深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規劃。「北部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由西至東分別為:
- 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 —— 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並藉着口岸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
- 創新科技地帶 —— 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在內,與深圳科創園區產生協同效應,為創科發展的樞紐;
- 口岸商貿及產業區 —— 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及
- 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 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帶動康樂及旅遊發展。
8)【 科創基地 】河套深圳園區發展規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今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為深圳園區定下發展定位。特區政府全力支持,並將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進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研究創新性的措施,包括:
- 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如預先登記、利用科技簡化園區往來,包括研究以人面識別技術達到無感過關;
- 便利河套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
- 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包括臨床生物樣本)的交流;
- 利用香港匯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河套合作區工作;及
- 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例如對接深圳園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台等。
施政報告指政府會把「北部都會區」(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間規劃,對接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並與香港科技競爭力的布局充分結合,為河套合作區未來發展作前瞻性規劃。新田科技城約600公頃發展土地中的一半為創科用地,施政報告指政府會確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審批、公私營合作等政策積極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9)【 旅遊科技 】推動智慧旅遊
文體旅局會成立跨部門「智慧旅遊工作組」,制訂措施,包括推出新一輪「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利用擴增實景(Augmented Reality)等技術提升旅客體驗、推動旅遊景點增設不同語言的電子導賞、善用智能科技加強管理入境旅行團等。
10)【 交通科技 】推動新能源交通產業
政府將在海、陸、空交通方面全力推動新能源使用和供應,帶領業界綠色轉型,並探討開發新能源產業鏈,促進綠色經濟,措施包括:
- 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 —— 研究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加注的可行性,明年內公布行動綱領,建設加注設施和供應鏈;並推展為遠洋船提供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的準備工作,包括技術研究和設置;
- 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 —— 各地航空公司正加大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機管局會制訂行動計劃,推動航空公司在香港注入SAF。政府會密切監察發展趨勢,作前瞻性部署;
- 陸上公共運輸綠色轉型 —— 今年底至明年內繼續試驗更多新能源車輛,包括電動公共小巴、電動重型貨車、電動旅遊巴、氫能雙層巴士和氫能洗街車。我們會預留5,000萬元資助業界購買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明年上半年內制訂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的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達至2050年車輛零碳排放;亦會提供配套支持,實現在2027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 000輛電動的士的目標;
- 推動使用電動私家車 —— 「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的寬減安排」已見成果,電動車佔今年首半年新登記的私家車超過六成,增速位世界前列。政府會大力推動充電配套擴展,目標是在2027年中前將香港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提升至約20萬個。為加快擴展私人充電網絡,今年底起將政府停車場的免費充電服務市場化;調整油站土地契約條款以提供誘因,推動油站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以及長遠轉型為綠色燃料補給站,明年第一季將為兩幅空置油站用地轉為充電站進行招標;及
- 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 氫能可用於運輸、發電儲能及工地設備,運輸方面尤其切合商務車和大型貨運車綠色轉型的需要。我們會於明年上半年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準備工作,2025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
11)【 科技建屋 】房屋: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公營房屋
政府會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措施包括:
- 延長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將放寬資助出售單位按揭貸款保證的安排,包括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有助單位流轉;
- 房委會持續推動重建 —— 房委會正規劃和進行十個重建計劃2,預計重建後可提供約32 800個住宅單位,亦會藉重建增加邨內休憩及康樂配套;
- 智慧屋邨管理 —— 房委會明年挑選十條公共屋邨作試點,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協助日常屋邨管理;及
- 利用「組裝合成」提速提效提質 —— 房委會繼續應用創新建築科技,測試及改善「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技術,提升建屋質量及加快建造流程。
12)【 運輸科技 】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
施政報告指政府參考了包括「雲巴」、「智軌」及「巴士快速公交系統」等,決定在以下地區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
- 東九龍 —— 連接觀塘上坡地區,包括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便利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整體改善東九龍的交通,釋放發展潛力;
- 啟德 —— 連接啟德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強化區內商住發展、旅遊、文娛、康體及社區設施的連貫性;及
- 洪水橋╱厦村 —— 貫通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和元朗南發展,連接至屯馬線、輕鐵,以及主要公共運輸交匯處。
政府會展開規劃、勘測及設計等籌備工作,於明年為東九龍及啟德項目邀請供應商及營運商遞交意向書,以敲定招標條款等細節。
13)【 生育科技 】支援輔助生育
不少夫婦使用輔助生育科技實現生育願望,政府會加大協助,包括:
- 增加公營輔助生育服務名額 ——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在2024-25年度起計五年內,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由每年1 100個增加超過六成至1 800個,並加強培訓相關專業人員;及
- 輔助生育稅項扣除 —— 2024-25課稅年度起,政府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設立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
14)【 安老科技 】安老服務
政府會繼續按「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加強安老服務,措施包括:
- 增加跨境安老的選擇 —— 政府早前放寬「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資格,曾提供資助安老院舍照顧服務而紀錄良好的本港私營機構也可參與。我們會探討明年把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讓長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有更多選擇。我們會視乎經驗,探討資助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長者選擇入住「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安老院,加強支援他們選擇在大灣區養老;
- 擴展「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 —— 明年第二季起,把服務券適用範圍由現時參與計劃的護理安老宿位,擴展至護養院宿位,並增加1 000張服務券,讓更多合資格長者不用輪候即可選擇入住參與計劃的院舍;
- 以科技改善生活質素 —— 2024-25年度,政府向「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加強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和試用科技產品,例如醫療護理超低床和智能防遊走系統等,提升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生活質素,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 推動有利長者生活的樓宇設計 —— 財政司副司長會統籌相關政策局,明年提出建議,把通用設計(即盡量便利最多類別人士使用)及通達(即便利走動)概念,納入屋宇署的樓宇設計手冊中;及
- 注資長者終身學習基金 —— 2024-25年度,政府會向「長者學苑發展基金」額外注資8,000萬元,鼓勵長者終身學習和投入社區。
15)【 醫療科技 】發展醫療創新樞紐
長遠建立「第一層審批」藥物註冊機構
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我們會發揮香港醫療優勢,長遠目標是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即可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而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在本港審批藥物,同時也審批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我們會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藥物和醫療器械(藥械)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並在不同階段建立能力、認受性和地位,確保最終的藥械審批獲國際及國內認可,措施包括:
- 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 —— 明年成立籌備辦公室,就重整及加強藥械及技術監管和審批制度作研究,為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提出建議和步驟,邁向以「第一層審批」方式審批新藥械的註冊申請,探討長遠將中心升格為獨立機構,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帶動建設藥械研發和測試的新興產業發展;
- 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 —— 推動中國香港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以熟習及推展藥物規管的最新發展,為長遠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鋪路;
- 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 —— 明年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台,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包括科研人員、配套服務、數據庫、樣本庫、實驗室等,並與深圳市政府商討,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我們亦會探討透過臨床試驗所推動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臨床試驗網絡合作,協調兩地臨床試驗工作以符合國家及國際標準;
- 促進醫管局臨床研究及試驗 —— 醫管局會在2024-25年度設立「聯網臨床研究支援辦公室」,為前線員工提供諮詢和支援、推出措施鼓勵醫療團隊參與臨床研究及試驗、加快臨床研究倫理審批流程,以及增強支援臨床研究和數據共享系統和機制;及
- 設立全新「1+」機制 加快新藥審批 —— 為了讓病患者能使用新藥,並吸引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於香港推行,今年內在現行藥物註冊制度上,設立全新「1+」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要求並經專家認可後,只需提交一個(而非原來的兩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例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便可在香港有條件註冊使用。
16)【 數碼醫療 】數碼健康紀錄
政府會推出「醫健通+」,未來五年建立綜合醫療資訊基建,透過「一人一健康戶口」,統一存放公私營電子病歷及整合醫療服務治理流程,市民可透過手機翻查及攜帶電子病歷和預約服務。新系統能支援各項醫療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23 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