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廣電動車使用,但充電設施及相關服務卻成為爭議熱點。根據消委會的最新報告,2024 年共接獲 179 宗有關電動車的投訴,較 2023 年的 122 宗顯著增加。其中一起投訴案例引發關注,一名車主在商場充電站使用一小時充電服務後,因閒置 40 分鐘被徵收高達 150 元的額外費用,總金額達 166.2 元,並未事先清晰標示相關費率,令車主感到不滿。
案例一:閒置費用爭議
一名 C 品牌電動車車主投訴,在商場中速充電站充電後被收取每分鐘 5 元的閒置費,達到 150 元的上限,但充電站並未張貼相關收費告示。車主表示,應享有品牌優惠費用,但實際收費高於預期,要求退款卻被拒。消委會介入調停後,充電站運營商仍拒絕退款,建議車主尋求法律協助。
案例二:充電車位供需失衡
另一名投訴者參與 B 公司推出的月租充電計劃,但多次無法找到空置充電位,質疑車位與用戶比例不符,涉嫌廣告誤導。B 公司回應稱,已加強監察並張貼告示,避免時租車輛占用專屬車位。
案例三:充電中斷與性能問題
有車主反映支付 A 公司 125 元的過夜充電服務,但設備半夜停止運作,導致充電不足。最終,A 公司同意退款並解決問題。
消委會呼籲相關企業提升透明度,明確標示收費細則,並改善充電設施的穩定性和公平性,以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建議車主在選擇充電服務前仔細了解條款,避免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