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 開箱] 旗艦級 GPU 配最強散熱 Inno3D GeForce RTX 3090 iCHILL X4 來了!

- 苦瓜 - 2020-09-24 - visibility Views

效能及溫度測試

效能部份分別利用 3DMARK 與數款大作遊戲等的測試,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種不同級數測試 (預設、Extreme、Ultra) 分別取得 32,080、20,996、12,143 分數成績,4K 畫質的 Ultra 細分項目,兩個顯示卡圖像測試分別有 64.67FPS 與 43.68FPS,而結合 CPU 處理器運算的 Combined Test 也有 31.68FPS。

至於 DirectX12 的 TimeSpy 與 TimeSpy Extreme 就分別有 18010 與 9087 分數,Extreme 細分項目的 2 個圖像測試分別有 62.33FPS 與 56.71FPS。簡單分析 3DMARK 的分數,比較之前 GeForce RTX 3080 同樣是 iCHILL X4 的成績,就只有大約有 6% 至 8% 增長。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 Battlefield V

除了 3DMARK 今次也利用 Tomb Raider 與 Battlefield V 作測試,以 4K UHD 解析度與最高預設配置畫質,Tomb Raider 在 DLSS 關上情況下執行 Benchmark 基準測試取得 13642 分數與 86FPS 平均值,DLSS 開啟後得分增加至 17488 與 111FPS,雖然未能達至 4K 144Hz 的標淮,但要流暢地感受 4K 60Hz 相信是沒有問題。

追求 144Hz 的相信大多數是動作或者射擊等遊戲最有需要,經過不同的畫質設置的 Battfield V,在 High 預設配置情況下提供了大約 130FPS 甚至 140FPS 以上的遊戲性能,相信只要稍將遊戲畫質細項向下調,就能夠一直保持在超過 140FPS 水平,滿足 4K 144Hz 的玩家要求。

Battlefield V

在 Battlefield V 遊戲裡面 GPU 基本上也是 99% 負載,而 iCHILL X4 使 GPU 保持較低溫度,讓 GPU 能夠 Boost 至 1,750MHz 至 1,800MHz。反而另一個特別地方,就是當 Battlefield V 遊戲啟用 DLSS 後,性能不增反跌,只有大約 80FPS 至 90FPS,NVIDIA DLSS 技術理應能夠將遊戲等性能提升,在 Battlefield V 遊戲出現這個情況,有機會是遊戲或目前驅動程式的因素導致,所以玩家們可先停用 DLSS 以獲更流暢畫質。

另一款射擊遊戲 Rainbow 6 的測試,Ultra 畫面質素加上 4K 解析度,執行 Benchmark 基準測試後結果為 270FPS,成績相當優秀,最低也有 230FPS 而最高達 314FPS。所以面對 4K 144Hz 的話 GeForce RTX 3090 完全沒有難度。

溫度測試方面,將利用 Furmark 去進行燒機,利用 UHD 以及高精細度將 GPU 核心運算力完全釋放,GPU 一直處於 99% 負載,Furmark 的毛毛圈畫面平均有 34FPS。在預設的風扇轉速設置下,在經過大約 5 分鐘的燒機後溫度開始平穩,大約維持 76℃ 水平,風扇轉速在大約 60% – 2,000RPM 速度轉動,而 GPU 時脈亦被 Boost 至 1,830MHz。

將風扇推至最大 100% – 3,400RPM,聲噪略增但還算可接受範圍,同樣設置的燒機測試,在大約 6 分鐘後溫度平穩在 66℃。受惠於溫度的下降,所以 Boost 時脈也再略增至 1,860MHz,同時 Furmark 的毛毛圈畫面也有提高至 36FPS,換句話說,GPU 的溫度亦是間接影響性能的因素之一。

總結

Inno3D GeForce RTX 3090 iCHILL X4 散熱設計相信已經是超前配備,今代 NVIDIA 的熱力沒有想像中那麼高,iCHILL X4 足夠壓住 GPU 的熱力有餘,供電上的第 4 組風扇使發熱量相當高的供電部份維持散熱,間接延長壽命。

優良的散熱器也在測試中反映出,有助提高 Boost 的時脈,雖然整體成績與 GeForce RTX 3080 比較只有大約 10% 增長,但相信之後 NVIDIA 的驅動也能再使效能提高。而對於有需要用到 24GB GDDR6X 記憶體的用家,或者在眾多 GeForce RTX 3090 堆作選擇的話,iCHILL X4 確是一個不錯的考慮,而小編個人亦覺得,它的 iCHILL 燈效不會過份搶眼,更有一種前衛有時代感的風格。

  1. 第1頁 : iCHILL X4 頂配散熱設計
  2. 第2頁 : 過萬組 CUDA 兼預設超頻
  3. 第3頁 : 效能及溫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