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 開箱] MSI Z370 TOMAHAWK 主機板 - 配 Core i5-8600K 測試

- 大辣椒 - 2017-10-10 - visibility Views

TOMAHAWK 系列奪 IF 設計大獎

早前就介紹過數款 Z370 主機板,今次就輪到介紹 MSI 的 Z370 TOMAHAWK,MSI TOMAHAWK 系列的產品在早前取得 IF 設計大獎。到這次的 Z370 TOMAHAWK 主機板就將設計再升級,定位針對遊戲玩家前以軍事風格為主題,所以配備上以實用性為主,另外會再加搭一些 Gaming 元素例如燈效或者音效優化等。

 

MSI Z370 TOMAHAWK 是迎合 INTEL 最近新的 Coffee Lake-S 處理器以及 INTEL Z370 晶片組而推出的產品,ATX 尺寸設計提供最高硬體擴充性,目前首批推出市場的 Coffee Lake-S 處理器包括 Core i7、i5、i3 都可安裝在這款 MSI Z370 TOMAHAWK 上,日後的 Pentium 及 Celeron 當然亦可以。板上的 4 組 DDR4 記憶體插槽除了預設時脈外,MSI 容許用家超頻至最高 4000+ (OC) MHz,當配上一定高頻率的記憶體時候,玩家們可一嘗略略超頻提高效能。

主機板上的 3 組 PCI-E Gen 3.0 x16 插槽,當中第一組是專為顯示卡而設,一方面能夠提供真正 Gen 3.0 x16 頻寬之外,另外亦特別在插槽的外殼加設金屬補強,屬於 MSI 的 STEEL ARMOR(精良裝甲) 設計之一 ,面對大多數中高階顯示卡與沉重的散熱器重量,插槽的堅固性就顯得更加重要。MSI Z370 TOMAHAWK 針對中入門遊戲玩家而設,從成本方面考慮只能夠為第一組插槽加入相關設計,如果想玩雙顯示卡等硬件平台,可能就要考慮 MSI 更高階的 Z370 產品例如 GAMING PRO 系列。

 

↓ 4 組 DDR4 記憶體容許用家超頻至最高 4000+ (OC) MHz

↓ 第一組 PCI-E x16 插槽設有金屬外殼包裹

 

儲存連接方面,不外乎傳統的 3.5/2.5 吋硬碟機或 M.2 介面的 SSD 產品: MSI Z370 TOMAHAWK 擁有 6 組 SATA3 6Gbps 接口因晶片組原生提供,另外亦有 2 個 M.2 插槽支援 SATA3 或 PCIE Gen 3.0 x4 介面,市場上的 2242、2260、2280、甚至最長的 22110 M.2 規格都可以安裝,整塊主機板就可以提供 6 (SATA) + 2 (M.2) 組儲存裝置。除此之外,玩家們亦可自行加購 Turbo U.2 主控卡,額外再連接 PCI-E Gen 3.0 x4 NVMe 的 U.2 SSD。

針對 Gaming 市場及定位,MSI 在聲效方面花了不少功夫,MSI Audio Boost 設計包含多個部份:獨立線路設計,分隔音訊與主機板上其他元件、左右聲道分離設計,在 PCB 上將兩邊聲道線路分離提供最純淨的音質、DE-POP 保護避免在插拔音效設備等時候所造成的高頻或有衝擊性的雜訊聲響。同時主機板內建 EMI SHIELD、Nippon Chemi-Con 音效電容、鍍金 3.5mm 連接埠等,從各方面去減低失真情況。

↓  6 組 SATA3 接口,另外亦有 2 組 M.2 SSD 接口

↓ MSI Audio Boost 設計,其中就有 Nippon Chemi-Con 音效電容

LAN 網絡連接亦是重要一環,MSI Z370 TOMAHAWK 用上 INTEL I219V Gigabit 網路晶片,一方面滿足一班追求 INTEL 網卡的玩家們,另一方面 INTEL 網絡晶片在使用時亦的確擁有較低的處理器使用率,加上 MSI 提供獨有的軟件 MSI GAMING LAN Manager 將不同的應的程序分類,自動提高游戲在系統中執行的優先權,又或者按玩家需要自行手動調整。

至於周邊的連接,近期最強調及重視的莫過於 USB 部份,Z370 晶片組設有合共 8 組 USB 3.1 Gen 1 接口,當中有 4 組已設於背面 IO 連接板,另外有 6 組 USB 2.0 接口,其中 2 組已設置於背板。另外 MSI Z370 TOMAHAWK 通過 ASMedia ASM3142 晶片額外提供 2 組 USB 3.1 Gen2 連接埠,分別以 Type-A 及 Type-C 模式設置在背板,提供最高 10Gbps 頻寬連接。

雖然 MSI Z370 TOMAHAWK 是針對 Gaming 市場為主,但亦有一群是想率先體驗 Coffee Lake-S 平台的入門用家,他們無需高效能的顯示卡配備,此時就可搭配處理器內的顯示核心使用:主機板提供 HDMI 以及 DVI-D 連接,最高可配合處理器裡面的圖型核心提供 4096 x 2160 超高清解析度輸出,滿足一群打造多媒體及影音為主的 Z370 用家。

↓ INTEL I219V 網絡晶片組

↓ 用作提供 2 組 USB 3.1 Gen2 的 ASMedia ASM3142 晶片

↓ 背板 IO 採用紅黑色調,3.5mm 音訊連接更有鍍金處理

硬件配備強,軟件上亦都不弱,MSI 主機板提供一系統不同功能的軟件,強化玩家在使用上的效能及方便性。例如網絡 LAN 連接就有 Gaming LAN Manager,可以設置不同限速及網絡優先序,確保遊戲程序擁有最高網網使用次序。另外一個名為 X-Boost 工具,能夠讓玩家切換不同模式,選擇提升外置儲存裝置、記憶體、聲效抑或其他裝置的效能,中間亦有圖片顯示各種模式的差異。

再深入的玩家,亦可使用 MSI DPC Latency Tuner 進行簡單超頻設置,它能夠直接調整處理器、內顯核心、記憶體等的時脈,又或者關上處理器的 C-State 模式等,想挑戰硬件潛能的玩家,就可以設置較原有更高的時脈,實現超頻效果。

↓ GAMING LAN MANAGER 能夠設置不同限速及網絡優先序

↓ 能夠讓玩家切換不同模式提升效能

↓ DPC LATENCY TUNER 提供簡單又直接的超頻設置

不想冒險的,又可以選擇為自己的電腦平台作不同的裝飾打扮,MSI Z370 TOMAHAWK 的晶片組散熱器、主機板背面邊緣、音效卡的隔離 PCB 位置等都有 RGB 變色燈效。通過電腦的 Mystic Light 可以設置不同的發光模式,例如閃動、漸變、流水式等,配合市場上不少透側機箱就可以營造 Gaming 及一種高階平台的感覺,另外板上有一組 RGB LED 接頭,可額外連接其他燈條等裝飾,加強燈光的亮度及搶眼性。

↓ Gaming App 亦是一個針對系統效能而設的硬體調整工具

↓ 控制 RGB LED 的 Mystic Light 控件

 

效能測試

之前的 Z370 測試都是使用 INTEL Core i7-8700K,今次 XF 就一嘗使用 INTEL Core i5-8600K 作測試,顯示卡方面同樣是使用 GeForce GTX1070,看看兩者的效能以及差異。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5-8600K (ES) 3.60 GHz (TurboBoost 4.30 GHz)
主機板:MSI Z370 TOMAHAWK
記憶體:ADATA XPG SPECTRIX D40 DDR4-2400 8GB x 4
顯示卡:INNO3D GeForce GTX 1070
儲存裝置:Plextor 256GB M.2
電源供應器:CoolerMaster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取得 4575,與之前配 Core i7-8700K 的 4656 分數接近

↓ Fire Strike Extreme 有 8472 分數,比使用 Core i7-8700K 的 8666 分數只差少少

↓ 5062 的 PCMAKR 10 得分,只是較之前用 Core i7 的測試少大約 200 分

↓ PCMARK 8 取得 4476 分數,Ranking 亦有 95% 以上

↓ HWBOT 的 x265 Benchmark,1080P 方面有 38.94FPS (Core i7-8700K 約有 52FPS)

↓ 4K 部份就有 9.3FPS 成績 (Core i7-8700K 約有 12.5FPS)

↓ HEVC Decode Benchmark

↓ WinRAR 壓縮及解壓縮測試

↓ 7-Zip Benchmark 約 26600MIPS  ( Core i7-8700K 約有 40000MIPS )

↓ Performance Test 整體分數約 4816.4

 

配 Core-i5 進行遊戲,實際差別亦不大

今次使用 INTEL Core i5-8600K 作測試,在 3DMARK 的成績中可見,在遊戲測試中實際的效能分別可能不太大,換句話說,玩家們其實可以選擇將 i7 換成 i5 後所省下的金錢,投資在顯示卡或 SSD 等項目,務求以同等的價錢,體驗更好的效能及性價比的電腦平台。

 

建議零售價:HK$1,450
查詢熱線:3626 9899 (漢科 HORNINGTON)
網上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Hornington/

查詢熱線:2273 8393 (Felton Distribution)
網上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Felt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