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錶及智能手環已成為現代健康追求者的熱門配件,但其性能與準確性卻存在顯著差異。消費者委員會近日發表了一份涵蓋 44 款智能手錶及手環的測試報告,展示了不同型號在運動及健康數據、電池表現及智能功能上的表現。
報告指出,大部分型號均配備基本功能,如心率監測、步數計算及訊息通知等。然而,實驗發現部分樣本在運動及健康數據準確性上誤差較大,只適合作參考用途,無法作醫學診斷。例如,部分型號心率數據偏差高達 21%,而血氧量測試中,某些型號的誤差亦超過 3%。
此外,電池續航表現的差異尤為明顯。部分高端型號如 Garmin fēnix 8 AMOLED 和小米 Redmi Watch 5 Lite 充滿電後可連續使用約三周,而部分型號如 Apple Watch SE(Gen 2)及 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僅能維持不到兩天。
智能功能方面,多數樣本在訊息通知及來電提示上表現良好,但僅有部分具備語音助理功能或免提通話能力。而輕巧的智能手環樣本功能相對有限,適合基本健康監測需求。報告強調,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根據個人需要及使用場景選擇適合的型號,並注意價格與功能不一定成正比。部分高價型號雖在設計及材質上較優,但在數據準確性及電池表現上未必更佳。